sub newsletter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還記得2013年日本《每日新聞》設計的報紙水瓶嗎?設計者將每日的新聞按主題粘貼在不同的瓶身上,一個月內將31款新聞瓶子成功推入市場。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每日新聞》設計的報紙水瓶幫助網頁版閱讀量直線上升

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觀看和討論新聞。利用AR技術,只需掃描瓶身圖片區(qū)域,并可以移步手機端閱讀。這一小而美的設計成功拯救了《每日新聞》的銷量,實現(xiàn)了每零售商店平均月售3000瓶的業(yè)績,《每日新聞》的網頁版閱讀量也直線上升,在瓶身上的廣告和促銷活動還為報紙的商業(yè)活動提供了新契機。

這個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傳統(tǒng)媒體可以依靠科技和創(chuàng)意尋找更多新機會。Apple Watch的走紅讓傳媒界沸騰,因為新智能終端的產生會給新聞推送帶來一場革命。在一塊小小的手表上,傳統(tǒng)媒體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新聞推送抓住用戶的注意力。

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最新趨勢正在促進傳統(tǒng)媒體轉型呢?

趨勢一:交互體驗——新聞人與年輕一代的溝通方式

2014年12月,美國愛荷華州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得梅因登記報》聯(lián)手Oculus公司為用戶打造虛擬實景體驗。參與者只需佩戴3D虛擬頭盔,便可以去Dammann家的農場生活,親身體驗到時間流逝、技術進步和全球化浪潮對農場主產生一系列影響。與該報傳統(tǒng)的報道相比,這種新興的報道形式在第一次就獲得了43萬的點擊量。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這一試水獲得的巨大成功為傳統(tǒng)媒體轉型提供了模板。內容上,講故事的新聞敘述方法將獲得大眾的傾心;形式上,用戶的參與感和親身體驗尤為重要,交互體驗時代已經到來。

科技的發(fā)展前所未有的降低了人機互動的操作門檻,帶來了革命性的效應。試想一下使用虛擬實景感受災難性新聞將是多么震撼的體驗!未來這種富含極其豐富的動作、聲音的畫面效果還會給體育新聞、文化新聞帶來更多享受,用戶甚至可以在閱讀完新聞后親身參與到比賽或者音樂盛典中。

趨勢二:科技元素成為引爆點——讓雜志“動起來”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LED屏幕雜志

AnOther 在3月5日剛剛上市的上半年刊(限量版)中,你甚至可以看到正在跳舞的蕾哈娜。這本440頁厚的紙質時尚雜志安裝了帶有高清LED屏幕和超清晰MP3播放器的封面,與使用大多數視頻播放器和MP3一樣,重放、暫停、音量調節(jié)等功能在這個封面上一應俱全。另外,封面還可以通過USB插口進行充電。

新科技給了傳統(tǒng)媒體全新的外表,但又不止于此。AnOther雜志這期的主題是向曼昆致敬,花了大量的心思在訪談、總結和構思上,還與麥昆時尚秀場的作曲家瑞恩?高斯林合作,推出亞歷山大?麥昆所有走秀曲目合集。好馬配好鞍,酷炫的科技加上精湛的內容運營是傳統(tǒng)紙媒轉型的另一突破口。

趨勢三:產品思維顛覆紙媒廣告現(xiàn)狀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自英國最大的老年慈善機構Age UK在《每日電訊報》雜志版上做的公益廣告。這本來是一張灰色的圖片,但是當讀者的手觸摸到雜志封面的時候,圖片顏色會隨著手的溫度變?yōu)殚冱S色。慈善機構意在告訴讀者,這些帶有橘黃色標記的家具能在寒冷冬天給老人帶來溫暖,呼吁社會關注老年人的保暖問題。廣告一經登出,便為Age UK獲得了910,000英鎊的捐款,增加了625%的捐贈額。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廣告收入是傳統(tǒng)媒體的主要收入之一,而在全球范圍內,傳統(tǒng)媒體的廣告收入呈現(xiàn)下滑趨勢。如果媒體人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去思考廣告內部包含的產品性能、需求以及廣告需要達到的傳播效應,“拒絕”把廣告生硬地插在報紙中間,也許廣告商會重新主動找上門來。

沒有科技元素怎么辦?更多的創(chuàng)意和思維也能改變一些事情。不久前,福特在泰晤士報上刊登的一則廣告也很好地將產品與報紙的形態(tài)結合了起來。廣告橫跨報紙的整個頁面,形成一個大Z的標志,展現(xiàn)了福特Mondeo最新款超大LED燈強大的照明功能,每個角落都不放過。巧妙的排版方式很好地與產品亮點相結合,完全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同樣,利用報紙的外形也可以大做文章。在情人節(jié),Carphone Warehouse 在《獨立報》上刊登了一則廣告,用戶只需要按照指示將報紙進行折疊,便可以得到3D版的紙質玫瑰花。這些廣告是媒體與品牌共同合作的標志,他們一同打破過去的模式化,探索創(chuàng)新、好玩的廣告方式。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趨勢四:機器人記者—自動化生成和內容定制

繼去年美聯(lián)社使用機器人記者完成3000篇文章后,今年他們打算加強自動化編輯器算法范圍,包括財經報道、體育賽事推送、民意調查,天氣等。一方面,可以改善傳統(tǒng)媒體在新聞發(fā)布落后于社交媒體的現(xiàn)狀,幫助其搶占在資源和渠道上的先機,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分配人力,讓記者去做更有價值的報道和分析工作。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荷蘭方提斯大學媒體、交互和敘述藝術領域的教授Hille van der Kaa 與他的學生正在研究一個叫做捕風者的項目。在這個項目中,一個傳感器放在騎自行車的人身上,搜集他們的健康訊息,除此之外,在自行車上安裝GoPro來獲取騎自行車人的面目特征。隨后在后臺中將兩個數據進行整合,這樣一來,研究者可以任意選取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迅速匹配他的健康訊息。通過培養(yǎng)計算機的這種學習能力,在未來,這個項目將被用作為用戶定制自動化報道。 通過不斷的學習,機器人還可以學習熱門文章的結構和句法特點,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病毒傳播。

紙媒“無痛轉型”:那些小而美的故事

有人認為,自動化算法的不斷優(yōu)化會使記者失業(yè),不斷發(fā)展的技術形態(tài)讓媒體失去本質。其實不論社會如何發(fā)展,科技和數據演化下媒體的競爭力應該是向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沿著更好的新聞資訊、更好的傳播方式和更好的媒介處理方式走。

科技發(fā)展之于媒體行業(yè)的目的,是讓人類更好地去闡釋和解讀事件,而不是去代替某一種媒介形式。沒有人喜歡只是酷炫但沒有意義的媒介產品,傳統(tǒng)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仍是信息和內容,不同的是,你需要真的認真想想,如何利用科技和數據去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創(chuàng)造性的分析和解讀。

否則,就是在辜負這個時代。

 

作者:夏雨晴
來源:騰訊科技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祁媛,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biyou.cn/blog/archives/11150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