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10月16日 /美通社/ -- 2023年9月27日,以"傳承與回歸"為主題的2023北京國際設計周-751國際設計節(jié)在北京751園區(qū)盛大開幕,活動持續(xù)至10月6日。本屆751國際設計節(jié)除了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主要分會場之一,還被納入北京城市更新周、第十一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北京文化消費促進行動、潮朝陽FUN生活等重要活動,得到了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廣播電視局、市文物局、市文資中心、朝陽區(qū)文旅局、北京城市更新聯(lián)盟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北京市朝陽區(qū)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孟銳,北京市文資中心產業(yè)處處長吳錫俊,酒仙橋街道辦事處主任王亮,朝陽區(qū)文旅局副局長夏津勇,西班牙駐華大使拉法爾·德斯卡亞,意大利駐華使館首席簽證官Simone,北京電控集團黨委副書記郝妮,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總經理安雅潔,正東集團(751園區(qū))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翼等領導出席,以及TimeOut北京作為全媒體合作伙伴深度助力本次活動,與超過50家媒體、合作方代表共同出席了開幕儀式。
2023年國際設計節(jié)以"傳承與回歸"(FUTURE PAST)為主題,匯聚享譽國際亦深耕在地的藝術家、設計師、建筑師、思想家,關注全球議題并提出引發(fā)時代思考之問。傳承向未來,回歸向過往。它們是兩個方向的動作,而其交匯點正位于我們所有人共享的當下。傳承與回歸,是一趟追索的旅行:這趟旅行使我們從對未來的空想內逃逸而出,核心關切是當下感知的征兆;傳承與回歸,是生態(tài)意義上的重返之路:我們傳承的是從先人的生態(tài)思想和解決方案里汲取的智慧,回歸的是腳下的大地;傳承與回歸,是地緣層面的游牧:我們以文化間性(interculturality)為媒介,創(chuàng)造不同地域文明相遇的機會。
本屆751國際設計節(jié)特邀王乃一和薛天寵擔任策展人,依托于展覽、論壇、公共藝術等形式,通過主題展"愛的闡釋",平行版塊:"藏物·于思"、"筑·居·思"、"游牧·藝覽"、"駐足·筑景"、"涵育·共議"六大版塊共同回應主題。在751園區(qū)超過7000平方米的展出空間中有超過120位頂級設計師落地了近60個項目。開幕式當晚,先鋒大提琴藝術家宋昭和聲音藝術家李言增帶來的當代電子音樂會"自由原野",正式開啟了751國際設計節(jié)"設計之夜"。兩位藝術家的合作引人入勝,余音繞梁。隨后,電子音樂人陳申及樸歡接續(xù)帶來了兩場精彩絕倫的音樂表演。
亮點一:主題展"愛的闡釋"多維度探討「傳承與回歸」FUTURE PAST
本次751國際設計節(jié)攜手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和國際藝術與設計院校聯(lián)盟 (Cumulus) 共同支持的主題展"愛的闡釋",源自謝托·吉爾(Scherto Gill)和大衛(wèi)·卡德曼(David Cadman)教授代表的威爾士大學三一圣大衛(wèi)分校"全球人類和平研究所"(Global Humanity for Peace Institute)進行的為期五年的全球研究計劃。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李玉峰教授主導完成了"愛的闡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角"跨文化研究計劃。在本次展覽中還邀請了最杰出的"愛"的實踐者與研究者匯聚于此,其中包括國際著名藝術家徐冰,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西川,音樂家朱哲琴,設計師又一山人,藝術家費俊,MAD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主持建筑師馬巖松,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專業(yè)創(chuàng)辦人張寶瑋先生等,諸多維度的討論彼此共在,交織共振。學科領域的交叉、知識范疇之間的互動打造出"愛的闡釋"的"生產車間"。
亮點二:高度國際化的設計盛會
作為中國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薩爾瓦多·達利一一魔幻與現(xiàn)實"展由北京國際設計周、西班牙駐華大使館、西班牙國際合作署、塞萬提斯學院、西班牙國家旅游局、卡拉-薩爾瓦多·達利基金會共同主辦。通過34件1:1原比例復刻的達利代表作,還原這位西班牙藝術家偉大的創(chuàng)作生涯。同時,2022年也是中國和荷蘭建交的50周年,作為中荷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之一以及751國際設計節(jié)的重要組成內容"橙色之路——荷蘭海歸建筑師/荷蘭建筑聯(lián)展"特邀十位具有先鋒性和國際化視野的建筑師,旨在共同探索美好的城市愿景和帶給人們的幸福感。此次展覽所呈現(xiàn)的作品,包含了思想、文字、圖像,以及建成作品的物質實體。它們在"橙色之路"為背景的渲染下,洋溢著溫暖、活力、創(chuàng)造力,更充滿了對人文關懷、社會價值的充分理解和表達。
同時,在國際一流建筑規(guī)劃設計事務所HPP成立90周年之際,此次設計節(jié)中他們帶來的"回望明日"主題展是繼9月8日在柏林的首展開幕后,在中國的第一站。展覽延續(xù)柏林展的核心內容,通過步入式的拼貼裝置結合照片、效果圖、引用及文本來展示事務所的發(fā)展歷程,以四個板塊介紹當下及即將展開的項目中正在解決的未來問題, 在歷史背景下展示了HPP項目的多樣性。展覽中還有圍繞建筑、居住和空間展開深思,闡述城市更新轉型、適應性再利用、可持續(xù)設計等方面的考量。
本屆設計節(jié)也集合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10國的近100個市集攤位,既包含文化藝術展覽,又能夠體驗非遺文化傳統(tǒng)工藝;既能感受多元文化,又能品嘗到獨屬于東南亞的熱帶風情。而設計節(jié)同期拉美藝術季"拉美和加勒比音樂節(jié)"也邀約了來自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秘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拉美及加勒比地區(qū)的多支樂隊、歌手于10月2日-10月4日在751園區(qū)內精彩上演。
除了內容上廣泛的國際合作,本屆設計節(jié)也具有國際化視角。主視覺設計由美國InProcess設計工作室及設計師盧迪完成。她受地心引力啟發(fā),以此為設計核心,創(chuàng)作出強烈的視覺沖擊。設計體現(xiàn)引力的穩(wěn)定性,是"回歸"與"傳承"的象征。
亮點三:形式多樣的跨界共創(chuàng) 拓展設計邊界
"藏物·于思"版塊下設計收藏展覽中,不僅僅是對設計品的收藏行為,更是將設計背后深層觀念、思考、關切納入研究和歷史的行動。展覽探討設計收藏的先鋒價值在于挖掘設計的潛力;在此板塊下還與著名設計雜志《FRAME構架》合作,通過《明日生活 Tomorrow Living》系列紀錄片呈現(xiàn)了未來居住環(huán)境模樣的無限可能,本次來到751國際設計節(jié)是該紀錄片的中國首映;中國大陸演員、藝術家譚卓也共同參與了本次設計節(jié),她創(chuàng)作的作品《無限可能的Baguette》也將在展覽現(xiàn)場與公眾見面。
此次活動中也與網易文創(chuàng)合作,呈現(xiàn)《不器之美》互動創(chuàng)意展,以走出主流生活的年輕人為模板,展示人生的多種出口,向年輕人傳遞"每一種活法都各有其美,沒有因循傳統(tǒng)個體發(fā)展的模板也完全不必焦慮"的生活理念。而HOBO+作為"在路上"的生活方式體驗品牌,在本屆設計節(jié)中也將帶來展覽"為真實的世界設計"通過創(chuàng)建烏托北里,試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帶領觀眾重溫那些基于地緣關系所產生的,獨屬于"附近"的溫度、煙火與情誼。也與深靈幻像、敦煌畫院帶來了《幻象·敦煌:元》系列主題展先導篇的展覽內容,借助科技、歷史、文化、藝術相融合的形式,達成觀眾向內探索的沉浸式展覽體驗,旨在探尋科技與靈性的關系與平衡。
同時,活動也邀請多位知名藝術家,他們將攜創(chuàng)作的公共藝術裝置作品抵臨751園區(qū),打造出獨特的風景線。景育民《行囊》、程一峰《2019年NO.1》、高孝午《不倒翁:夢想-兔》、高孝午《再生-鹿》、楊茂源《向上看》、王子耕《我們》。設計節(jié)同期A26空間將帶來展覽"馮駿原 - 地堡建筑師",由藝術家馮駿原擔任"導演",呈現(xiàn)其最新雕塑、裝置與影像,在空間從味蕾到視聽做全新的場景式藝術實踐;B3 七木空間將帶來《_______》 "一個關于書籍生產的小展覽",馬仕睿將以設計師的視角向大家介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涉及和使用到的物品——書籍。本次展覽也將抽離書的內容(功能)、編輯、設計,僅與書籍的生產相關。
亮點四:十余場設計論壇共話行業(yè)焦點
設計節(jié)期間,共計十余場論壇在園區(qū)內不同場館進行,包含:"橙色之路-城市之境"論壇,呈現(xiàn)在中國的荷蘭建筑師(事務所)及荷蘭海歸建筑師的所想所做,表現(xiàn)中荷文化交流碰撞下個體多樣性的表達,以及彼此之間建立的對話、合作,且相互融合與促進。"主題論壇:設計向善&Elle Deco"與《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合作,關注從人與環(huán)境出發(fā),以設計傳遞善意的創(chuàng)作者。特邀來自建筑、空間設計領域的三位演講者,通過他們各自的經歷,從孩子、萌寵、社區(qū)等角度來一起探討設計的善意。"主題論壇:愛的闡釋"以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背景,從中提煉和闡釋愛的概念和觀念,啟發(fā)愛的思想和思維。在學術文獻、動態(tài)影像、主體海報、自然音樂、空間裝置、文化對話以及專題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情境中,思考和研議文化與生態(tài)、社會與教育、政策與經濟、科學與倫理、哲學與信仰等問題與課題,探詢我們面向未來的方位、方向、方法和方案。
繼2011年參加第一屆751國際設計節(jié),藝術設計論壇PechaKuchaBeijing再次回歸751,以"愛與美Love & Beauty"為主題,舉辦其第49場論壇。策展人孟令達邀請了來自藝術、設計、家居、時尚、花藝、非遺、傳統(tǒng)文化等行業(yè)的八位演講嘉賓給大家分享各自生活美學。帝都繪工作室與中國國家地理·圖書將共同解答那些耳熟能詳?shù)奈幕z產與我們的關系的問題,并分享帝都繪這幾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思考。"不器之美"展覽同期網易文創(chuàng)還將圍繞當下社會年輕人的情緒與出口展開一場年度對話,與行業(yè)知名嘉賓共同剖析情緒火種,探討情緒轉移與消解的出口,并倡導在內容創(chuàng)作與傳播中共建情緒關懷。
"沉浸式交互藝術發(fā)展趨勢"沙龍中,深靈幻像創(chuàng)始人紀英,攜手敦煌畫院副院長、《敦煌如是繪》作者李碩,及藝術家呂楠將從多個角度共同探討沉浸式交互藝術的發(fā)展。"空間、藝術、策展——公共藝術論壇"將為藝術與空間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實踐者搭建一個跨領域交流與合作平臺,探討如何塑造具有藝術氣質的人居環(huán)境。Hobo+品牌沙龍希望在真實的生活中、在社區(qū)的成長里,和其他長期主義的設計品牌/設計師共同探討設計的"目的"。
亮點五:豐富多彩的親子內容 沉浸呈現(xiàn)節(jié)日氛圍
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工業(yè)設計方向主任李衛(wèi)教授帶來的"<15裝置展",通過15歲女兒用過的各類物品進行創(chuàng)作。探討"過度物質化"這個常見問題,積極促進親子家庭參與到舊物復用,引導小朋友之間積極參與社會的交流與分享活動中。中央美術學院環(huán)境藝術共創(chuàng)暑期實踐支隊將帶來"看見它們"環(huán)境藝術展,將通過寓教于樂的科普,帶領孩子們認識自然、關注動物和植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存困境,并引導孩子們進行生態(tài)藝術創(chuàng)作。而一土教育帶來的紙箱設計:兒童理想國用一堆紙箱打造了一個神奇的迷宮,還可以任意涂鴉,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意無限;還有激烈的無動力飛車比賽可以參加。讓孩子們在其中盡情探索和發(fā)現(xiàn),釋放他們的無線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還有著宏京文化兒童閱讀空間、北京國際兒童創(chuàng)新系列活動之藝童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等待著親子家庭去探索。
以第十三屆751國際設計節(jié)這一中國設計盛事為契機,各版塊內豐富且具有現(xiàn)實關懷的個案共同為基于當下的省思和行動提供滋養(yǎng)的土壤。不同學科、多重形態(tài)的"傳承與回歸"激發(fā)著各領域實踐者持續(xù)探索的潛能。B站搜索"設計",獲取更多設計靈感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