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11月20日電 /美通社/ -- 11月17日下午兩點,北京大學“樂天行動派”公益沙龍第五期活動在FIRST電影館舉行。本期沙龍主題為“厲害了,中國公益紀錄片”,近120名觀眾抵達現(xiàn)場與王久良導演一同觀看曾獲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jié)新人單元評審團大獎的紀錄片《塑料王國》。放映結束,王久良導演、著名電影美術曹久平先生與現(xiàn)場觀眾就影片的臺前幕后進行交流和討論,討論環(huán)節(jié)由資深媒體人楊子云女士主持。
《塑料王國》主要展現(xiàn)了山東一家塑料回收處理廠的老板和工人兩個家庭的故事。來自世界各國的塑料垃圾對這片土地及人造成的巨大傷害也通過兩家人的生活細節(jié)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孕婦在垃圾堆旁生下孩子;孩子把撿來的注射器吸滿水含在嘴里;五六只蒼蠅趴在兒童臉上難以趕走;老太太為了清理瓶子里的液體被流出的氫氟酸腐蝕入骨,整個關節(jié)都被碳化”。這些觸目驚心的場景引發(fā)了觀眾們的深入思考。
中國是世界上較大的塑料垃圾進口國。王久良導演通過追蹤拍攝發(fā)現(xiàn),每年進入中國的塑料垃圾來自美國、法國、日本等多個發(fā)達國家,這些垃圾最終都進入到了大大小小的廢塑料回收廠。
從東北到華北、華東、華南,整個東北沿海地區(qū)幾乎每個省份都有一些大型的、相對集中的廢塑料產區(qū),更何況還有數(shù)不清的分散小廠。大家全干得是洋垃圾處理工作,全國各地都有塑料市場,但是誰也真正地滅絕它。雖然說是垃圾,但它能利用上,它能讓農民創(chuàng)造財富。由于長期人工分揀廢塑料,很多工人成為識別塑料種類的行家??梢娺@不單單是一個環(huán)境問題,而且是一個很大的產業(yè)的問題。
2016年11月23日,《塑料王國》獲得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新人單元評委會大獎。并獲得“影片以一個親密的故事闡明了真正的全球問題,是一部龐大又專注的杰作。在兩個家庭試圖于世間謀生的故事中,我們看到自己的來路,以及在這令人心酸的環(huán)境里許許多多的生活方式與經濟選擇”的頒獎詞。2017年,該片又入圍圣丹斯電影節(jié)世界紀錄片主競賽單元。
王久良:路見不平的俠義精神是他的拍攝并完成《塑料王國》的初衷
王久良導演坦言,拍攝《塑料王國》,他和團隊經過了為期一年的調研,三年的拍,共計拍攝了300多小時視頻素材和大量的圖片、錄音資料。談及拍攝《塑料王國》的初衷時,王久良說道:“很多人說做一件事情源自于熱愛,我不是,說得更不好聽一點,也許是源自于憤怒。很多人說你是否享受創(chuàng)作的過程,我說一點都不享受,整個過程可以說是很漫長,很受折磨的。但是為什么還要堅持做下來?還是基于路見不平,我覺得應該有俠義精神。”
王久良在拍攝中也遇到了很多阻力及不被人理解的無力感。對此他表示:“阻力天天有,擔憂、沮喪也是一樣。王久良去拍攝的前100天,都沒有成功進入到任何一家工廠內采訪拍攝,但是最后卻能和兩個采訪家庭如朋友般相處。人不可能求得所有人的理解,需要用自己真誠和努力去溝通與交流,沒有捷徑可尋?!?/p>
現(xiàn)場觀眾特別關心影片中的孩子們,依姐和她的兩個弟弟的現(xiàn)狀。王久良導演說,孩子們都回家上學了,依姐現(xiàn)在在讀四年級。工廠老板在我們拍攝結束后的2014年底也關閉了這個工廠,他喜歡車,后來成為了一名卡車司機。
曹久平:王久良給世界上最臟的垃圾賦予了藝術美感。
著名電影美術曹久平老師也來到現(xiàn)場和同學們一起觀影并對話交流。
曹久平老師認為可以從多種視角去解讀影片。從影片中兩個家庭,山東漢族家庭成年人:在無窮無盡的洋垃圾分揀加工中吃苦、致富、炫富,而在兒子身上寄托著未來理想:受教育、上大學、住北京、買房子,是兩千年儒家文化價值觀深深滲入骨血的典型。打工的彝族家庭父親則是故土難離、經濟大潮沖擊下的失措者,但是觀眾依然會為母親的隱忍耐勞、及在洋垃圾中生長的孩子們身上顯現(xiàn)出來的強大生命力震撼!
在談到電影畫面的藝術美感時,著名電影美術曹久平認為:“王久良的紀錄片雖然拍的是全世界最骯臟的東西 -- 垃圾,但是美的畫面所占百分比很大。他甚至拍出了那種充滿白色垃圾的鏡頭里攙著各種鮮艷顏色廢物的,十分具有韻律感的畫面,以及在充斥著有毒塑料廢物氣體的房間里陽光射進來的光柱,這些畫面其實在造型藝術上達到了一種美。我們一直在意的是,現(xiàn)在很多年輕的人拍的電影,總是認為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比如拍攝素材臟亂差的問題。事實上,不管題材怎么樣,我個人都認為臟亂差跟藝術無緣。”
在活動中結束時,嘉賓主持人楊子云女士回應現(xiàn)場討論到的紀錄片的影響力問題,她指出,王久良導演的作品《垃圾圍城》和《塑料王國》不僅對某些公共政策產生了扭轉方向的影響,也深刻改變了一些觀影人的人生方向。一位從事環(huán)境公益創(chuàng)業(yè)的青年創(chuàng)業(yè)人,在講述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時,就說是因為在2010年時看《垃圾圍城》的展覽及影片,就此改變了職業(yè)方向,從一名微軟工程師,到現(xiàn)在做垃圾分類、垃圾回收的機構,玩轉互聯(lián)網(wǎng)+收破爛。
她介紹北大樂天行動派公益沙龍也是專門針對青年人的沙龍,特別希望能夠影響到以前沒有關注過公益事業(yè)的青年人,激勵更多人關心自身之外的世界,參與公益事業(yè),樂觀行動,創(chuàng)變未來。
據(jù)主辦方介紹,2017樂天行動派公益沙龍將會持續(xù)進行,第六期沙龍將在12月舉辦,屆時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數(shù)洞社媒”和“樂天行動派”獲取詳情。
北京大學“樂天行動派”公益沙龍是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主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的系列活動。沙龍匯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公益人、有創(chuàng)想有行動的青年,就全球青年公益話題展開討論,旨在增進青年對全球社會公益事務的理解,探索世界的更多可能,激勵更多青年人參與公益,樂天行動,創(chuàng)變未來。
編者注:2017年7月18日,中國環(huán)保部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文件,要求緊急調整進口固體廢物清單,擬于2017年底前,禁止進口4類24種固體廢物,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此禁令一出,立刻影響到了歐美相關產業(yè)及垃圾回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