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7月6日電 /美通社/ -- 由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學術支持的第二屆孫冶方金融創(chuàng)新獎評選結果于7月3日揭曉,《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獲得著作獎、5篇論文獲獎:著作獎獲獎者包括曾康霖、劉錫良以及繆明楊;而論文獎方面,則有來自海外一流期刊發(fā)表的英文論文3篇,以及在國內一流期刊發(fā)表的中文論文2篇,獲獎者包括甘犁、張成思、廖冠民、薛健、劉錚等。
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給獲獎代表頒獎。李劍閣理事長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魯東升在頒獎典禮上發(fā)表致辭。
劉錫良、甘犁以及劉錚分別代表著作獎、中文論文獎獲獎者及英文論文獲獎者發(fā)表演講。劉錫良表示,《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一書是他與合作者8年嘔心瀝血之作,為的是給廣大經濟學、金融學研究者一個批判的對象,他希望對于中國金融史的歸納和研究能一直延續(xù)下去。甘犁認為,當前的經濟、金融研究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中國的經濟、金融研究者應當著眼于中國的特色問題。劉錚則提出,DSGE 模型(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在中國是可以發(fā)揮其效用的,能為政策建議提供幫助。
按照《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章程》的規(guī)定,孫冶方金融創(chuàng)新獎每兩年評選一次。自2015年6月第二屆孫冶方金融創(chuàng)新獎評獎公告發(fā)布以后,截至2015年12月底,評獎辦公室共收到全國各地報送的參評作品144部,其中:著作51部,中文論文69篇,英文論文24篇。此次評獎對象是2010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有接收函亦可),全球金融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已經公開發(fā)表的關于中國金融問題的著作和論文。
根據評獎有關規(guī)定,評獎辦公室組織初選小組進行初選,共有著作35部、中文論文53篇、英文論文14篇進入后續(xù)程序。2016年2月26日-3月4日,初審小組對進入后續(xù)程序的參選作品進行分類并與外審專家進行匹配。參評作品根據其研究方向分類如下:英文論文按照 1)宏觀金融;2)消費金融與行為金融+銀行與金融中介;3)資本市場+公司金融來分類。中文論文和學術著作按照1)宏觀金融;2)消費金融與行為金融+銀行與金融中介;3)資本市場;4)公司金融四類分類。業(yè)界著作不分類。評獎辦公室根據作品內容范圍,確定35位專家進入評審組,并進一步細分成英文組、中文論文及著作組三個大組。2016年3月初,作品發(fā)送、郵寄給評審專家。為保證評審獨立性、公正性和保密性,評獎過程實行同校、推薦人回避原則,并且,評審專家需簽署“公正性與保密聲明”,本人簽字后返回評獎辦公室。在此基礎上,4月末,根據評審專家返回評審表中作品成績,按照一定權重,對作品進行綜合打分。2016年5月27日,孫冶方金融創(chuàng)新獎評獎委員會經過認真討論后,對作品進行無記名差額投票確定獲獎作品名單:著作1部,中文論文2篇,英文論文3篇。2016年5月28日,獲獎作品上報孫冶方基金會常務理事會,經常務理事會批準后,于6月6日至15日進行公示。公示結束后,評獎委員會對公示期間的反饋意見進行了慎重研究,并經基金會理事會批準,對獲獎作品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