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中醫(yī)常識之煎藥方法

2013-06-19 11:43

中藥自古就是人們治病救人的解困良藥,其特殊獨有的治病救人功效一直傳承沿用至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使用。其藥效的個體性及獨特性使得治病過程也起到了不同的效果,同樣的藥品、劑量,用在相同疾病的不同人時,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且跟其煎藥方法也是密切相關的。下面就跟隨醫(yī)藥夢網(wǎng)中醫(yī)專家一起來學習如何正確煎藥。


  一、中藥中的煮劑和煎劑


  1.煮劑


  煮劑是將藥物煎煮后去渣,得到藥液的一種方法。煮劑濃度適中,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強的特點。大部分中藥湯劑采用此種方法取藥液。


  2.煎劑


  煎劑是將經(jīng)過煎煮去掉雜質(zhì)的藥液,再經(jīng)過加熱,濃縮所得到藥液的一種方法。煎劑加熱時間比較長,藥液的濃度高,藥效緩和、持久,還能減弱藥物的毒性。


  3.兩者的區(qū)別


  煮劑是將藥物煎煮去渣得到藥液的一種方法,最常用;而煎藥是把已經(jīng)煮好的藥液,再經(jīng)加熱濃縮得到的藥液方法,藥效較煮劑緩和、持久。日常生活和現(xiàn)代醫(yī)生處方用藥中,兩者科以通用、互用,沒有什么區(qū)別,但在翻閱古代醫(yī)書時,就需要注意兩者的區(qū)別。


  現(xiàn)在習慣上我們講煎或煮中藥統(tǒng)稱為"煎中藥"。


  二、煎藥前的準備


  一)中藥煎藥不能水洗


  中藥煎煮之前不能水洗,原因有三:


  1.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苷類,可溶解于水中,經(jīng)水洗后,將丟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


  2.中藥中有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些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3.有的藥材在炮制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用藥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二)煎藥前用水先浸泡半小時


  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左右可以使藥物變軟,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滲透到水分中,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漸增高,有效成分更容易被剪出。


  中藥應該怎樣煎煮


  一)方法:先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nèi),加入清水,要浸過藥物,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用小火再煎20~30分鐘,?;鸷笥眉啿紴V渣倒入杯內(nèi),藥量約有一碗,溫熱服用。第二次將藥物煎好后,將兩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二)處方中藥物的特殊煎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藥物的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來;有些毒性大的藥物,久煎還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充分發(fā)揮療效。礦石類、貝殼類、角甲類藥物,因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需先煎。如生石膏、鱉甲、水牛角等,可以打碎先煎30分鐘;有毒的藥物先煎、久煎能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烏頭等,要先煎1~2小時,某些植物藥久煎才會有效,如天竺黃、火麻仁等。


  2.后下


  有些中藥的有效成分容易揮發(fā),最后煎煮可以減少揮發(fā)性物質(zhì)的損失和有效成分被分解破壞,提高湯劑的質(zhì)量,確保療效。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多的藥物,均應后下,如薄荷、豆蔻、砂仁等。一般在中藥湯劑煎好前5~10分鐘入藥即可。有些藥物不宜久煎,如鉤藤、番瀉葉等。


  3.包煎


  包煎是指煎藥時將藥物另用紗布包好再煎,如有些藥物直接入水煎煮,容易使鍋底焦糊;有些帶毛的藥物直接入煎,服藥時會刺激喉嚨;有些藥物由于質(zhì)地輕、細小易浮于湯液表面。


  宜包煎的藥物:易使鍋底焦糊如車前子;刺激咽喉者:如旋復花;易浮于湯液表面者如海金沙。


  4.烊化


  烊化是將膠類藥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藥液中溶化后服用,烊化可使膠類藥物不易黏附于其他藥物或藥罐上,避免煮糊。一些膠類或糖類藥物黏性大,直接入水煎煮易使鍋底焦糊,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飴糖等。


  5.沖服


  沖服是指不適合用水煎的藥物包括:某些貴重的藥物,其有效成分不能被水煎出,某些有效成分在煎煮時易失去作用,如人參粉、牛黃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甘遂粉等;某些鮮品藥物,如梨汁、姜汁、竹瀝等,不宜入煎,可兌入煮好的湯劑中服用;芒硝、玄明粉等可直接溶化沖入湯劑中應用。


  6.另煎


  一些貴重的藥物,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等均需另煎,然后將其汁液兌入煎好的湯劑中服用,這樣可以節(jié)約藥物,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


  夢網(wǎng)結(jié)語:對于中藥的正確煎法,看過后一定按照正確的方法,否則一些藥效不能發(fā)揮到最大,影響治療效果。

消息來源:醫(yī)藥夢網(wǎng)